热烈祝贺重庆市新材料产业联合会网站上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企业形象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赋能西部建设

--记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助推重庆高质量发展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7/17 9:43:40    浏览次数:1583    

近日,接连两则与“哈工大”、“重庆”有关联的新闻引起了业界关注:“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柔性机器人3D打印获新突破”、“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手抛式无人机在渝成功首飞”。

“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他什么时候设立的,能为重庆带来些什么?”带着这些好奇和疑问,在春光明媚的3月中旬,本刊记者在重庆市新材料产业联合会有关领导的引荐下,走进了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明月湖科创中心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简称“哈工大重庆研究院”)采访,深度了解他与重庆的故事。

务实合作,实现共赢

说起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相信很多人不会陌生,哈工大始建于1920年,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校,哈工大更是与北航、北理工等七所高校一起被国人亲切地称为“国防七子”。

而重庆,作为最大的直辖市和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及西部重工业基地,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极大的发展空间。强强携手,无疑将会使科研与技术落地、成果转化驶入“快车道”。

“重庆正深入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哈工大发展底蕴深厚、科研实力较厚,与重庆具有高度战略契合。落地设立研究院,是希望双方在原有市校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战略对接,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合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形成更多合作成果,实现共赢发展。”哈工大重研院执行院长徐培刚说到。

政府支持,企业踏实

在徐培刚看来,哈工大设立重庆研究院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是哈工大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地方综合性研究院。”徐培刚说。2020年,适逢哈工大建校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肯定了哈工大“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落地地方建设研究院,探索共建共享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也是哈工大积极落实总书记贺信精神,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0207月,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正式签约,同年底完成工商注

册。2021年8月团队入住,成为重庆首家正式入住的高校研究院。徐培刚告诉记者,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定位为工业技术研究院,将坚持科研与产业化并重的路线,一方面强调面向工业社会的需求牵引,另一方面强调面向重大前沿应用技术的探索。

全方位助力重庆

据介绍,重庆研究院依托哈工大一校三区的科技创新资源,围绕汽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智能化装备、网络空间安全、新材料、环境工程、航天技术等领域和重庆市支柱产业,布局“一院、两基地、两中心”(创新研究院、人才培养基地、产业孵化基地、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国际合作中心),探索建设“科研、教育、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平台型研究院。徐培刚表示,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将在科研平台、人才培养、产业孵化、成果转移转化和国际合作交流等五个方面全方位助力重庆。

具体来说,在科研平台方面,面向重庆和西南地区产业升级和转型需求,在学术方向和项目选择等方面充分放权给技术团队负责人,项目选择以可预见的应用和重大效益前景为标准。

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尝试研究院按照技术团队结合当地和高端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招收和培养学生,提升原创能力,培养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产业孵化方面,建立创业孵化机制,建立寻找优秀创业项目、筛选、入孵企业评估、跟踪服务、毕业退出机制;高标准建设孵化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联合龙头企业共建拓展区域孵化器合作。

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建立高校与企业的成果通道,与企业采取“互动合作模式”,根据企业需求信息调整研发方向引领新技术发展,企业对技术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技术反馈,提高信息流通效率,对应用技术进行持续跟踪研究,以解决产业领域重大问题。

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依托学校中俄、中乌国际合作基础经验和重庆的区位优势,扩大学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探索成立离岸孵化器,建立与国外高校、研发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快融入全球产业创新合作伙伴网络。

据了解,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坚持从产业链上找定位,以强链、补链、延链为导向,明确了汽车与新能源、智能化装备、新材料、信息技术、环保应急五大方向,15支专家科研队伍将在这里“大展拳脚”。 

新成果加速落地转化

徐培刚举例谈到,在信息技术方向,工业安全操作系统与无人装备团队将运用30余年的技术沉淀,解决了工业安全操作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在智能制造方面,先进陶瓷及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在柔性机器人3D打印上取得新突破,通过3D打印技术结合墨水干燥收缩干预,制备出具有湿度敏感特性的柔性3D机器人,可实现在湿度控制下的自由爬行,并且无需电力供应。目前,团队通过新型纳米悬浮液的定向排列,已实现3D打印成型特性上的各项异性,成功实现了微米级高精密电路的快速3D打印制造,大幅度提升了电路成型精度和效率,有望应用在微波通讯天线等领域。

而由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孵化企业--晴空动力科技研发的手抛式无人机也成功完成飞行测试,该无人机便于携带、质量轻、体积小、隐蔽性好、灵活性强等优势,可实现全程自主飞行和人工遥控飞行,可应用于军事侦察、城市反恐等领域。

推动产业孵化

谈到这里,徐培刚又着重说起了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的又一大职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孵化并重,推动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及双创人才培养。而承载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实现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双创人才培养的这一功能的重要载体平台--紫丁香孵化器已有科技型企业60家,成立了“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服务中心”、“智能产业联合孵化基地”、“中法汽车产业离岸孵化基地”、“工业设计创新服务中心”等多个创新中心。

按照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的构想,紫丁香孵化器不仅一方面帮助科研人员进行创新创业,同时还将助推重庆的高新企业孵化。“另外,针对哈尔滨的企业有入渝扩建市场、迁入企业愿望的,孵化器也将助力他们。”此举意味着,有了哈工大重庆研究院这座桥梁,重庆与哈尔滨,这两座老牌的重工业基地,将并肩携手,共同助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制造。

人才供给摇篮

在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的展厅,我们看到了这么几个大字:卓越工程师基地。

“发展需要什么?最需要的是人才。我们到重庆,不仅仅是带来了科研技术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徐培刚说。

一向有着“工程师摇篮”美誉的哈工大,将更深入地为重庆实现人才供给,打造人才培养基础,通过产教融合,让优秀的人才更快符合和适应企业实际需求。

“哈工大重科院在各专业研究生阶段,就与企业一起挑选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一年的学习,从第二年起,进入到企业进行实操,高校有理论导师,企业有实践导师,共同培养,不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更是通过校企联动,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徐培刚说。

助推重庆发展

进入重庆这三年,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深刻体会到重庆对于高新技术的渴望和对于创新企业的扶持。2021年,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入驻两江新区,率先为该院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办公用房,帮助解决难题。这里的办公环境好,临近总部基地也方便与其他科研院所进行交流。计划到2023年底,新办公楼和实验楼基本满足科研用房要求后,还会有更多的科研项目成果加以落地和转化。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将轻装上阵,将更多的优质科研资源投入到重庆,与重庆市共同谋划承担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力度,为两江新区、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产业赋能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徐培刚信心满满地表示。

友情链接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开大道68号协信星光天地4幢11层  邮政编码:401121  联系方式:023-60391658 (秘书长)  023-60315380(行政综合部)
COPYRIGHT © 2014-2015 重庆市新材料产业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国政企网 

备案号:渝ICP备14004921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