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盐去何方?全方环保:从技术践行者到百亿赛道的探索者
--重庆全方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纪实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3/1 12:27:48 浏览次数:2519
在初春“雨水”的2月下旬,本刊记者与重庆市新材料产业联合会有关领导应约到重庆全方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全方环保),对该公司老院长郑中华、总经理陈娥、技术专家朱臻等进行集体采访,探究其该院如何为工业废盐破局“变废为宝”。
依托高校:推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参与环境治理
2020年7月,重庆大学组建成立了重庆全方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校属产业企业。此后,在业务推进中,该公司敏锐捕捉到两个产业痛点:氯碱行业对高纯度盐的迫切需求与化工企业废盐处置困境的矛盾。为此,他们以技术创新为抓手,通过独创的废盐精制技术,不仅将企业处理成本直降70%,更开创了工业副产物逆向反哺主产业链的循环模式。曾经需要混凝土层层封印的危废,如今经深度处理后纯度达99.6%,成为氯碱、印染等行业的优质原料。
废盐综合利用的破局之路,全方环保从一开始就带着孤注一掷的坚持。该公司自成立近五年来,他们从小试到中试到市场应用,不仅将废盐处理成本从每吨2000-3000元压至600-1000元,更瞄准了一个年规模超300亿元的蓝海市场。近年来,在长江之滨有世界“榨菜之乡”美誉的涪陵,一场静默的“盐值革命”也将同样改写工业废料的命运。当传统榨菜加工企业为每吨2000-3000元的废盐处理成本焦头烂额时,有着“985”高校背景的重庆全方环保技术研究院,以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让曾经的环境负担蜕变为循环经济链条上的“白色黄金”。刚刚卸任院长职务的首任院长郑中华教授对记者介绍道。
技术破壁: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生死时速”
全方环保的技术突破始于对氯碱行业废盐治理,传统工艺处理高碘浓盐水存在成本高、二次污染风险大等问题。2022年2月,全方环保与重庆映天辉氯碱化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创性采用特种靶向吸附树脂技术直接捕捉碘酸根,开辟高效治废新路径。
在当年的2-6月,全方环保将实验室搬迁至生产现场,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技术团队采用三班倒机制,组建10人攻坚组连续40天24小时的轮值测试。据技术总监朱臻教授介绍,这场"生死时速"的集中试验成功验证了技术可行性。2022年8月,在重庆大学等有关高校的5位专家参加的评审会上确认:该项目小试数据达标,配套工艺方案可行。技术路线明确需对浓盐水进行降温析盐预处理,通过氧化吹脱实现碘单质分离及盐酸回用。经持续攻关,2024年12月顺利完成中试验证,标志着该技术正式进入产业化应用准备阶段。
商业裂变:模块化复制与生态闭环
如果说技术突破是全方环保的第一增长曲线,那么模块化设计则为其插上了规模化的翅膀。2024年,研究院推出“积木式”处理单元,单个模块年处理量2.5万吨,通过并联快速扩展至10万吨级产能。通过模块化设计,使得设备标准化,压法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从而实现可自适应的产能扩张效应服务项目。
2024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涪陵榨菜行业的督导,意外成为全方环保的“破圈之战”。针对榨菜废水含盐量超标难题,公司依托其自主专利,设计出“以废治废”方案,采用电化学催化氧化处理腌制盐废水,COD从大幅下降,盐回收率>90%,回用于生产清洗环节。实现了与周边化工厂、环保企业合作,培育了废盐-工业原料供应链。
多元布局: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科创特工”
依托废盐资源化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全方环保继续与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持续开发固废治理衍生技术体系。通过靶向吸附树脂技术攻克氯碱行业高碘浓盐水处理难题,同步拓展锂电新能源领域除氟提纯应用场景,形成「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的闭环创新链。同时开通多元场景协同突破,构建「工业固废+危废治理+新能源环保」三位一体业务矩阵。重点布局铝加工行业污泥减量、高盐废水TOC处理等7大类技术解决方案,实现长江经济带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覆盖率提升23%。
“生态保护就是一张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环保总经理陈娥介绍。公司通过“环保咨询+工程实施+运营服务”全周期服务模式,为重庆67%氯碱企业提供碳足迹管理方案,推动区域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突破82%的行业标杆水平。其技术成果转化已延伸至16个省市环保项目,形成覆盖长江流域的绿色服务网络。
发展愿景:行业合作与资本投入双轨并行
全方环保通过「技术-资本双轮驱动」模式构建核心竞争力,其废盐资源化处理单吨创造1000元增值收益的实证数据,印证了该公司产业商业化运营的可行性。四年前,当同行还在研讨“环保是否注定亏钱”时,可今天已逐步在用数据证明,每吨废盐处理可创造1000元增值收益,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行业生态的重构,环保领域“既要算环保账、更要算经济账”的产业规律。
据陈娥介绍,目前,中国废盐行业年处理量有超3000万吨的规模。全方环保将首创的跨行业循环经济模式,促使榨菜厂与氯碱厂从“污染博弈”转向“降本同盟”。一是实现技术资本化,通过特种树脂吸附技术专利作价入股,与氯碱企业共建废盐处理项目。二是实现服务产品化,提供"技术授权+装备供应+运营托管"组合方案,单项目年均收益率达18%。三是要布局梯队化,规划二年实现西部市场占有率35%,五年形成覆盖长江经济带的处理网络,全力助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该院总经理陈娥满满信心的表示。